免费服务热线:400-998-7922
第三届IEEE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EEE-ICFTIC 2021)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 作者:
会议信息

第三届IEEE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EEE-ICFTIC 2021)

2021年11月12-14日 

中国-青岛

www.icftic.org

 

标题.png重要时间

 一轮截稿时间:2021年7月8日

二轮截稿时间:2021年8月26日

录用通知时间:投稿后1-2周左右

收录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


标题.png大会简介

第三届IEEE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1) 将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中国青岛召开。ICFTIC 2021将围绕"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的最新研究领域,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标题.png主办单位:

6ea0b4f8a79c4f91ae9ad6c8e5ac438.png98.png


标题.png协办单位:

CCF.jpg

标题.png支持单位

12.png     IEEE.png   


标题.png大会组委会


General Conference Chair

Zhihan Lv, Haier IoC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Local Chair

Shanchen Pa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Chair

Houbing Song, 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USA


Web Chair

Haibin Lv, North China Sea Offshore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China


Publicity and Social Media Chair

Gwanggil Jeon, Incheon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Workshops Chair

Minh-Son Dao,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Japan


Sponsorship & Exhibits Chair

Enrico Natalizio, Université de Lorraine, France


Panels Chair  

Po Yang,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K


Tutorials Chair

Jun Shen,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Demos Chair

Carlos Tavares Calaf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alencia, Spain


Posters and PhD Track Chair

Neil Vaughan, University of Exeter, UK


Information Chair

Liang Qiao, Qingdao University, China


Student Volunteer Chair

Jingyi Wu, Qingdao University, China


标题.png主讲嘉宾


Marc Baaden.jpg

Professor Marc Baaden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 UPR9080 主任


Marc Baaden曾在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实验室的 Mark SP Sansom小组从事生物系统研究,当时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并在2001年和2002年期间担任博士后研究员。Marc Baaden发表论文70余篇,在Google Scholar上被引用5000余次,h-index 39。他在Nature及其子期刊发表论文5篇,他在美国杂志 PNAS 上发表了4篇高水平论文。Marc Baaden专注于基于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水和离子传输膜蛋白系统的数值模拟。他研究了分子动力学轨迹数据的高级分析以及此类模拟的可视化和交互式转向。他于2010年被法国化学学会授予“青年研究员”奖,是交互式模拟和可视化工具的主要开发者,包括MDDriver、UnityMol、HyperBalls、FvNano和ExaViz/Vitamins。



Alberto Del Bimbo.jpg

Professor Alberto Del Bimbo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ACM 杰出科学家,ACM SIGMM 主席,ACM TOMM主编,IAPR Fellow,IEEE 高级会员


Alberto Del Bimbo 教授是SmallPixels 的发起者。曾获“多媒体计算、通信与应用杰出技术贡献奖”、“ACM杰出科学家”等权威奖项。他是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从事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多媒体及其在工业和社会中的应用的研究和研究转移。他是 80 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基于图像和视频内容的检索的首批研究人员之一。他领导了与国内和国际公司的重要合作,例如 Leonardo Finmeccanica、RFI Rete ferroviaria Italiana、Thales Italia、Panasonic、美国 IARPA 机构、IMRA Europe(AISIN 集团)、NVIDIA。共发表高质量论文700余篇,在Google Scholar上被引17000余次,H-Index 61。共出版专著3部、1项专利。



Mohsen Guizani13.jpg

Professor Mohsen Guizani

IEEE Fellow,ACM高级会员,卡塔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IEEE ComSoc杰出讲者,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Wiley)的创刊人和主编


Mohsen Guizani 教授是卡塔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计算机网络、移动云计算、安全和智能电网。2009年,Guizani教授被提升为IEEE Fellow。2019年和2020年,他被列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Clarivate Analytics高引用研究者。他曾获得多个研究奖项,包括从ICC和GLOBECOM会议获得的2015 年IEEE通信学会(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最佳调查论文奖以及四个最佳论文奖。他于2017年获得IEEE 通信学会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成就奖,2018年获得无线传感网技术委员会成就奖,2019年获得IEEE通信和信息安全技术成就奖。他曾担任IEEE Network总编辑,目前在很多IEEE期刊、IEEE transactions的编辑委员会任职。Guizani教授还担任IEEE通信学会无线技术委员会主席和TAOS技术委员会主席。他曾担任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者,现任IEEE ComSoc杰出讲者。



lihaibo.jpg

李海波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


李海波博士,1994年获“北欧最佳博士论文奖”。1997年获“图像编码博士”称号。在林雪平大学期间,他开发了先进的图像和视频压缩算法,包括极低比特率视频压缩、3D 视频传输以及遥操作和远程呈现。李教授是MID媒体实验室团队的负责人。李教授曾任KTH媒体技术理学硕士课程主任和媒体技术工程理学硕士(Civilingenjörprogram)课程主任。李教授一直担任相关国际会议的主席,并积极参与MPEG在低码率视频压缩方面的活动。他为多个欧盟项目做出了贡献。作为多媒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发明人,他发表了 250 多篇技术论文,包括书籍章节,并拥有六项国际专利。



Zhigeng Pan111.jpg

潘志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院长


潘志庚教授于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任浙江大学正教授,在TPAMI、TVCG、IEEE Multimedia、ACM Multimedia、IEEE VR等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技术论文100余篇。潘志庚教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创新技术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仿真学会数字娱乐与仿真专委会主任;江苏智能媒体产业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智能系统研究院院长。他还是ACM SIGGRAPH的成员,CASA 2011、SIGGRAPH Asia 2011(Sketches and Posters)、IEEE VR 2013 和 SIGGRAPH Asia 2016(教育研讨会)的项目联合主席,以及 VRCAI2012、VRCAI2013、VRCAI2015 的会议联合主席。他还是 Transactions on Edutainment的主编,并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D/CAM副主编。



Dongdong Weng11.jpg

翁冬冬

中国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翁冬冬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光电信息技术与色彩工程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一直在研究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机交互、广域增强现实系统、增强现实医学/军事/工业应用、精确跟踪算法与仪器等。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并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虚实融合显示装置”。目前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增强现实中动态虚实遮挡问题的编码图像深度提取方法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军工863计划等二十多项省部级项目。作为多项省部级产学研课题。



Feiyue Wang1111.jpg

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CASIA)自动化研究所教授

ACM 杰出科学家,IFAC Fellow,AAAS Fellow,ASME Fellow,INCOSE Fellow,IEEE Fellow


2011 年他获得 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研究奖,2014 年,他获得了 IEEE 系统、人类和控制论学会的诺伯特·维纳奖,以表彰他在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基础性贡献和创新。 2015年获得ITS杰出应用奖。 2012年获得IEEE ASME MESA成就奖。 2011年获得IEEE ITS杰出研究奖。 2009年获得ITS杰出应用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Yongtian Wang11.jpg

王涌天

中国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所长

SPIE Fellow、OSA Fellow、IET Fellow,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国图像图形学会(CSIG)副理事长


王涌天教授是北京混合现实与先进显示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他长期从事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GF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光学设计与CAD、光学仪器、3D显示、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人机交互。相关科研成果有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标题.png论文出版

>>>EI会议论文

IEEE.png

会议论文集将由IEEE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并提交EI核心、Scopus检索。欢迎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

>>>期刊征稿

征集优秀论文,直接推荐至以下期刊:


————————————————————————————————————————————————————

注意事项:

论文需按照IEEE会议论文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

已录用论文需按时注册,逾时注册将不被发表。

会议只接收英文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大会负责人:陈老师 18124944728(微信同号)。

已录用且注册的论文,需要在会议现场进行宣读(线上或者线下)后才可发表;已注册但未参加会议并宣读的论文,将不被发表和不返回注册费。如有特殊情况,请联系大会负责人进行说明。(参会报名链接)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作者可通过CrossCheck, Turnitin或其他查询体统自费查重,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Submission.png   


标题.png征稿主题:

I

  • 算法

  • 计算伦理

  • 神经网络

  • 电脑游戏

  • 生物信息学

  • 计算机视觉

  • 人工智能

  • 数据压缩

  • 数据挖掘技术

  • 计算机安全

  • 图像处理

  • 计算机模拟

  • 数据加密

  • 计算机网络

  • 移动计算机处理技术

  • 计算机直观显示

  • 数字图书馆

  • 数据库系统

  • 分布式系统

  • 信息检索

  • 控制系统

  • 专家系统

  • 系统安全性

II

  • 高性能计算

  • 计算机模拟

  • 安全与密码学

  •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人机交互

  • 编程语言

  • 生物医学工程

  • 计算机基础教育

  • 信息系统

  • 数据通信

  • 编译器和解释器

  • 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

  • 互联网和网络应用

  • 普适计算

  • 计算智能

  • 计算机图形和多媒体

  • 知识数据工程

  • 机器人和自动化

III

  • 可重构计算系统

  • 多媒体应用

  • 模式识别性能评估

  •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

  • 分布式并行处理

  • 自然语言处理

  • 自动化软件工程

  • 生物信息学和科学计算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技术管理

  • 理论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

  • 软件工程与案例

  • 计算实践和应用

  • 电子商务和电子治理

  • 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

  • 教育技术

  • 并行和分布式计算

  •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

  •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

IV

  • 使用或构建在区块链之上的新应用

  • 对等网络

  • 原子交换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

  • 允许和不允许的区块链

  • 区块链共识协议